軟文的四個層次
就自己狹窄的了解來看,目前很多企業(yè)和相關崗位從業(yè)者對“軟文”的認識和理解,坦白說,我個人不能茍同。有的認為軟文就是介紹產品,有的甚至分不清軟文與新聞。
A、新聞一般得有個事,有個由頭,才能有新聞;軟文則沒事也可以有。
B、同一個事,可以寫新聞,但不同的角度加上不同的筆法,也可以寫成軟文。
C、新聞講究實效性,影響時間較短,一般以網絡、報紙等快捷媒體為主發(fā)布;軟文沒有時效性限制,好的軟文具有較長時間的影響力,可以刊登在各種權威的、行業(yè)、甚至研究類雜志上。
下面結合自己的實踐與總結,談一談軟文的4個層次,或者叫4個類型。不一定準確,只是個人淺見,歡迎交流:
1)、開門見山型
直接說某某產品如何如何好;或者拋出一個問題,然后介紹使用該產品如何解決等等。
這類軟文圍繞產品本身的功能、特性等展開,但嚴格來說不叫軟文,因為根本就不“軟”。
特點:圍繞產品、開門見山
2)、蜻蜓點水型
比如講一個故事,在其中不經意出現(xiàn)要宣傳的產品或品牌名稱,并不頻繁出現(xiàn),只在關鍵處一帶而過。
這類軟文一般多只是為了擴大品牌知名度。
特點:品牌名稱、蜻蜓點水
3)、潤物無聲型
剖析產品或企業(yè)背后的思想、理念、觀點等,就如同人們常說銷售“先讓客戶接受你,然后才能接受你的產品”一樣。
這類軟文更高了一層,潛移默化的影響顧客,可謂潤物細無聲。但使用有二個前提:一方面需要耐心,因為它不會像硬傳播那樣立即見效;另一方面產品的背后也得有東西可講~~ 因此并不適用于所有產品或企業(yè)。
特點:思想觀點、潤物無聲
4)、等待發(fā)現(xiàn)型
傳播一些對潛在用戶有幫助的內容,文章中偶爾出現(xiàn),甚至不出現(xiàn)產品的字眼,當讀者認可這個文章時,他去了解文章的作者,從而了解到企業(yè)和產品。
這類軟文就像“毫不利己、專門利人”的活雷鋒,只默默無聞的做好事,突然有一天被眾人發(fā)現(xiàn),與是“一夜成名”。但限于中國媒體的版權意識,很多媒體只轉載內容,不署名作者,所以所以較為適合于企業(yè)開博客時所用。
特點:創(chuàng)造價值、等待發(fā)現(xiàn)
大多數(shù)企業(yè)都沒有耐心,一上來就直接自吹自擂的說自己如何如何好。因此目前大多軟文都是開門見山型;晴蜓點水型可能很多企業(yè)都覺得不過癮,不能完整的表達自己,也用得很少;潤物無聲型限于使用前提限制,達不到那個層次;等待發(fā)現(xiàn)在通??磥硖粍恿?。
前兩種見效快,但用戶接受度低;后兩種見效慢,但用戶接受度高!那是不是說,那企業(yè)的軟文都要寫成最高型的呢?個人認為也不是!企業(yè)的業(yè)務不同,企業(yè)所處的階段不同,軟文的運用應該是不一樣的。在企業(yè)的同一階段,也可以交替運用不同的軟文類型。因為有的人可能喜歡吃“軟”一點的,而有的人則可能就是喜歡吃“硬”一點的。所以,軟文的運用也要講一點策略。
最后總結一下個人對于“軟文”最想強調的二點:第一、軟文,一定要“軟”,硬梆梆的那不叫軟文;經二、軟文一定要能為你期望的讀者創(chuàng)造價值,哪怕一點,或多或少。否則,對別人沒用的文字,人家憑什么看,而且看了后還要信你?
先談這么多,下次再說。希望更多的企業(yè)能將“軟文”這種有效的宣傳手段用好!